VIP视频免费看的软件推荐前十 2025-05-10 08:07:29
樊振东缺席世界杯后现身日本,引发争议与猜测 2025-05-09 19:17:33
宜人贷申请后多久放款 2025-05-03 15:03:13
2018年世界杯淘汰赛 2025-05-07 10:09:31
买股票买多少股最合适?能否详细解答 2025-05-12 07:30:04
如何在itellyou上下载系统 2025-05-13 17:28:22
Gerber AccuMark和Gerber AccuNest 2025-05-15 10:25:38
棉花糖机器 2025-05-04 00:45:10
上海市手拉手艺术团 2025-05-09 14:09:24
自己做的烩羊肉的做法与步骤 2025-05-12 14:58:03

【探秘童世界·第五期】中一班科学活动《物体的沉浮》

NO.1

浮沉的故事引入

故事《小老鼠过河》

河对岸的樱桃树长满了果实,非常诱人,小老鼠看得流了口水。

可是怎么办呢?隔着一条 河,要怎么过去呢?

聪明的小老鼠,找到了半个椰子壳当作船,撑着过了河。小老鼠上岸去摘了很多的樱桃,小船里装满了红桃,小船慢慢地沉了下去,但小老鼠没有发现。

小老鼠跳上了装满红樱桃的小船,想要再撑回对岸过去。可是,小船装了太多的樱桃了,很快就翻船了,小老鼠也掉进河里了。但是,小老鼠不会游泳,怎么办?

在河对岸玩的朋友们看到了,非常着急,可是谁都不会游泳,怎么办呀?小猴子扔了块大石头下河,想要救小老鼠。但是石头马上沉了下去,溅起的大水花让小老鼠更害怕了。

花斑猫扔了外套下河,刚开始还是浮的,但很快又沉下去了。

皮皮狗把皮球踢到了小老鼠的身边,皮球浮在了水面上。小老鼠靠小皮球,晃过了岸边,得救了。

孩子的阅读记录:

NO.2

沉 浮 实 验

片段一:沉浮实验的引出

通过前期《小老鼠过河》的故事引导,孩子们很自然的感受到了沉浮的科学现象,过了几天,孩子们相约线上,继续围绕沉浮现象进行讨论。这次的讨论从一个有趣的故事开始,有一只小蜜蜂它的翅膀受伤了,飞不起来了,他想要到河对面去看医生,河岸上有泡沫板、玻璃珠、小石头、橡皮泥,钥匙、小木块、纸片、乒乓球,请小朋友动动脑筋帮小蜜蜂想一想,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受伤的小蜜蜂顺利过河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积极回答:

嘉嘉:我觉得乒乓球、泡沫板、还有纸,小木块能帮助小蜜蜂做小船。

冯启轩:用小木块飘出去就可以了。

蒋雨菲:可以用纸片、乒乓球、还有小木块、泡沫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中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会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同时培养幼儿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利用贴近幼儿生活和经验的有趣的科学故事,激发了幼儿对沉浮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了幼儿继续探究的欲望。

片段二:认识沉浮标记

师:这个科学记录单上有两个特殊的符号,你们知道这两个符号是什么意思?

郑智天:这个符号代表是往上的箭头,另外一个代表的是往下的箭头。

周杨骏:往上的是浮,往下的是沉。

陈波希:只要能浮上来的东西就是箭头往上,沉下去的就是箭头往下。

阚文嘉:往上的箭头就是浮在上面的,往下的就是沉下去的。

就这样,小朋友们在家中找好了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带着记录单,我们的沉浮实验就开始了。

阚文嘉:我用的是一个黄色的乒乓球做沉浮实验,当我把乒乓球放到水里时,乒乓球是浮在水面上的。

阚文嘉爸爸为了让嘉嘉看清楚每一次的实验结果,特地找了一个很大的透明玻璃鱼缸,并把嘉嘉的每一次实验都用照片记录了下来。

接着其他的小朋友们,也都纷纷加入到沉浮实验中。

袁懿像一个小主播一样,在实验时先介绍材料,再进行实验,在实验最后还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总结。

孩子们在认真地实验着,详细记录着实验的结果,当实验结果和自己的猜测一致时,孩子们特别有成就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探究”的目标中指出,4-5岁幼儿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中一班的幼儿在探索浮沉这个科学活动中,能自主寻找实验的材料进行沉浮的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用沉浮标记进行相关的科学记录,不断丰富观察经验,科学思维也在实验和操作的过程慢慢形成!

片段三:改变物体的沉浮

当孩子们对沉浮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进一步与孩子进行讨论,可不可以想出好办法,让沉下去的物品浮上来,让浮在水面上的物品沉下去呢?老师为了启发孩子,展示了一系列照片,拓展了孩子们的思维。

小朋友们便开始了自己的实验:

郑智天:我在第一次做沉浮实验的时候,橡皮圈是沉在水下的,铅笔是浮在水面上的,我就想能不能把这两个东西合在一起,于是我把橡皮圈套在铅笔的身上,果然橡皮圈就浮起来了。

刘依轩:我的橘子本来是沉在水底的,但是当我把橘子剥开,吃掉里面的橘子果肉时,橘子皮就浮起来了。

顾嘉禾:我刚才把浮在水面上的量杯弄沉下去了,因为我在杯子里加入了好多的米,量杯越来越沉,然后在我放第四次米的时候,量杯就沉了下去。

吴思颖:我的鸡蛋原本是沉在水底的,但是我不停的往杯子里面加盐,然后慢慢的鸡蛋就浮起来了。

师:我们刚才做了很多的实验,知道了有的东西在水里沉,有的东西在水里浮,同一件东西,在不同的情况下,有时沉,有时浮。人类很聪明,利用沉浮的原理,创造发明了很多的东西。

片段四:探究悬浮现象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生活中,除了沉下去,浮起来,还有一种现象叫做悬浮现象。

你们想不想用空矿泉水瓶做一艘悬浮在水中的潜水艇呢?,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让它在水里呈现出一种悬浮的状态呢?并把他们记录下来。

沈安佑、吴赫凡两个小男生没过一会儿就在群里聊了起来。

沈安佑:“小朋友们,你们成功了吗?”

吴赫凡:“我已经在瓶子里装水了,怎么它还是浮在水面上啊?”

沈安佑:“我跟你正好相反,我的瓶子总是沉在水里,悬浮不起来?“

师:“没关系,你们都快要成功了,多试几次,一定可以悬浮起来的。”

阚文嘉:我用了两种办法让罐子悬浮在水中,第一次把玻璃珠放进了罐子里,当罐子中放入了很多的玻璃珠时,罐子就悬浮在水中了,第二次我又尝试了在罐子中放水的办法,当罐子里的水快满时,罐子也悬浮成功了。

依晨:我也是用了在瓶子里装水的方法,实验了6次,瓶子里的水几乎也快满了,就达到了悬浮的状态。

科学探索是幼儿在操作中将科学的核心概念转化为本体经验的过程。如何引导幼儿将各种理论性、科学性的内容通过有效的途径来获得与理解,是教师一直在思考着的。从实践中教师不难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操作探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也更符合学龄前幼儿的学习特点。活动中老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形成了反比,幼儿通过活动中不断积累的探究经验来进一步分析材料、操作实验从而获取具象的科学经验,而老师则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来引导幼儿去学习获得相关的学科经验。这种“少教多学”的有效教学模式改变了一般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自主地投入进学习,把学习视为享受的乐事,以此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内驱力,更好地促进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

NO.3

有关浮力的现象

1、潜水艇

是一种能潜入水下活动的舰艇,是海军的主要舰种之一。

2、救生圈

救生圈是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

3、煮汤圆

汤圆开始放入锅里的时候是沉在水底的,加热后汤圆就会慢慢地浮上来。

4、热气球

将热气球内的空气不断加热,充满热空气的热气球就会飞起来。

5、孔明灯

孔明灯的原理与热气球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热空气的浮力使球体升空。

6、轮船

钢铁很重会沉在水底,可是将钢铁做成轮船的样子时,它就可以在水中漂浮。

沉浮现象的后续

小朋友,其实还有一些关于“沉浮”的游戏,你一定还没玩过,那就我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

1、浮在水上的生鸡蛋

实验准备:鸡蛋、盐、一杯水

实验过程:将鸡蛋放在水中,然后不断地往水中加盐,看看鸡蛋会有什么变化?

2、悬浮乒乓球

实验准备:乒乓球、电吹风

实验过程:用电吹风向上对着乒乓球吹,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将乒乓球控制在空中?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3、漂浮的橡皮泥

实验准备:橡皮泥、容器、水

实验过程:将一整块橡皮泥放进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将橡皮泥做成小船放进水里,又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呢?

图文:张文婷 李小丽

审核:李敏

排版:黄浩

(部分图文素材来源网络/侵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