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一生深藏不露,忍辱负重,直到终于迎来机会。他巧妙地利用了曹魏大将军曹爽兄弟与魏国皇帝曹芳一同前往高平陵祭拜的时机,发动了成功的政变,一举消除了曹爽一党,牢牢把握了魏国的最高权力,也为后来的西晋奠定了基础。
司马懿一生育有九子,其中包括两个女儿。那么,司马懿的这些儿子都经历了什么样的命运呢?他们各自的死因又是什么?
长子司马师
作为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具有出色的才华和雄略。高平陵政变前夕,司马懿向他和他的弟弟司马昭透露了行动计划。其弟司马昭紧张得一夜未眠,而司马师却完全不慌,像平常一样安然入睡。次日,他召集自己私下训练的三千死士,迅速占领了司马门和武库,为政变提供了关键的支持。事后,司马师废除了魏国皇帝曹芳,改立了曹髦为帝,并亲自率军镇压了“淮南三叛”中的叛乱势力。
然而,司马师的结局并不如人所愿。嘉平六年(254年),在镇压叛乱的过程中,他突然遭遇了文钦之子文鸯的突袭,司马师受到极度惊吓,导致眼球破裂,不久便因伤势过重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次子司马昭
司马昭相比于他的哥哥司马师,虽然能力稍逊,但他依然成功掌握了大权。当时,司马师的养子司马攸年幼,才仅十岁,因此,司马师便将政权交给了司马昭。司马昭不仅成功镇压了“淮南三叛”的最后一场叛乱,还通过派遣心腹贾充暗杀了魏国皇帝曹髦,为自己的登权铺平了道路。
司马昭随后派遣钟会、邓艾和诸葛绪三路大军攻打蜀汉,最终灭掉了蜀国,确立了他在曹魏的绝对地位。然而,司马昭在病痛中去世,享年五十五岁。不久之后,他的儿子司马炎迫使魏元帝曹奂禅让,从而建立了西晋。
展开全文
三子司马伷
司马伷自小才华出众,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宁朔将军、散骑常侍等。西晋建立后,他被封为东莞郡王,并出任多个重要职位。他在西晋伐吴时出征,在吴国皇帝孙皓投降后,他因战功被任命为大将军。
然而,司马伷在太康四年(283年)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四子司马亮
司马亮作为“八王之乱”的一员,身上背负着复杂的政治斗争。他在魏国时曾任东中郎将,并在西晋建立后被封为汝南王。随着晋武帝晚年病重,司马亮成为了重要的辅政大臣。但他与其他王族的争权斗争并未止步,最终,他因被诬陷参与废立之事而被杀。
五子司马干
司马干在魏国时期为平阳乡侯,并在西晋建立后,被任命为平原王。他在多个职务上表现出色,包括任抚军中郎将和左光禄大夫等。尽管晋惠帝复位后司马干被任命为侍中,太保等职务,但他却在永嘉五年(311年)去世,享年八十岁,是司马懿众子中最长寿的。
六子司马京
司马京生命较短,西晋未建成之前便已去世,年仅二十四岁。他是司马懿的六子,但未能在历史上留下太多的痕迹。
七子司马骏
司马骏在曹魏时担任多职,并且在西晋建立后被封为扶风王,出任镇西大将军,镇守关中。他在司马懿的众多儿子中显得尤为突出,施政仁爱、安抚民众,深得百姓拥戴。在之后的征西大将军任上,他成功平定了鲜卑叛乱,并不断晋升为高位。但他在太康七年(286年)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八子司马肜
司马肜个性谨慎、修身养性。在魏国时,他封为平乐亭侯。西晋建立后,他被任命为梁王,并负责镇守多个重要地区。最终,他因依附其弟赵王司马伦而获得高位,但在司马伦倒台后,司马肜成为弹劾他的重要人物,导致司马伦的死亡。司马肜本人也于太安元年(302年)去世。
九子司马伦
司马伦在魏国时封为安乐亭侯,西晋建立后,他被任命为琅琊郡王并镇守多个地方。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他成功废黜了太子司马遹,并发动政变,最终逼迫晋惠帝退位,自己称帝。然而,司马伦的政权并未长久,因与其他王族的争斗和被弹劾,他被迫退位并被赐死。司马伦的短暂政权,标志着“八王之乱”的恶性循环。
通过这些复杂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司马懿的九个儿子各有悲剧与荣耀,他们的命运和历史遗产深深交织在一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