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我看来,这句话对于如何看待鸡汤文,也同样适用。
有些人喜欢它的时常安慰,作为一股外在力量,每当失意困顿之时,它便能直击失意者的内心,成为疗养身心的一剂良药。
有些人反感它的无病呻吟,仿佛一场合格的拯救是要先将失意者推向更失意的边缘,然后缓缓伸出援手,再将其救起。
图片源自网络
我有一个习惯,喜欢临睡前打开喜马拉雅电台,听着鸡汤文入眠。已然记不起这一习惯何时养成,但鸡汤文似乎总能让我烦躁不安的内心迅速归于宁静。
这样的催眠效果,可能鸡汤文的作者也始料未及。说来惭愧,他们拯救了不少失意之人,我却无意亵渎他们的文字。
但似乎还有比我更不尊重他们智慧果实的枕边人,每次听到我手机里播放的大道理,他总一副嗤之以鼻的可恶嘴脸。
大部分时候,我是可以在鸡汤文里找到共鸣点的,那感觉就像是在茫茫人海中遇见了知己。而枕边人似乎丧失了这样的同理心,缺乏共情的能力。每当我听到一些符合心境的文字表示认同时,他总不合时宜地给我当头一棒。
因为在他看来,鸡汤多喝食无益,有些无中生有,有些无病呻吟,有些则无聊透顶…
也是在他的影响下,我逐渐把鸡汤作为催眠曲,背景音乐一样的存在,既不会营养不良,也不至于营养过剩。
图片源自网络
直到有一天,我听到这样一句话。
有些人觉得,鸡汤不过就是只创口贴而已。
但你要知道中国十几亿人口,全世界则更多。也许有些人就缺那么一根救命稻草。
我对鸡汤文的所有偏见,顷刻间土崩瓦解。
如果说,文字的力量足以拯救到迫不及待需要被安慰的人,那么这样的文字即便空洞无物,又有什么值得抨击的呢?
这世界本就有些人脆弱,有人相对坚强。坚强的人,有思想、有主见,即便陷入困境,无需他人安慰,亦可自愈。而脆弱的人,面临失意便如临深渊,心灵鸡汤不仅可以安慰其心灵,更能给予其重生的力量。
因此,喜食鸡汤本身倒也无可厚非。只是对不同的人而言,鸡汤的功效大不相同。
这样看来,鸡汤便是专门写给失意之人的,幸福的人并不适用。
就像有人说的,如果你本身意气风发、充满干劲,在炎炎夏日刚跑完一场马拉松,那么此刻你更需要的是透心凉的冰镇雪碧,而非冒着热气、漂着油花的鸡汤。
但如果天寒地冻,衣不蔽体,这样的鸡汤再多几碗又怎显多余。
所以,不同的人对待鸡汤文的态度不尽相同再正常不过了。
只是即便足够幸福,鸡汤于你无益,也不要随意看轻它的温暖和细腻,也不要低估它的力量和价值,更不该肆意抨击。
毕竟,存在即是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