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籍,楚国下相人(今江苏宿迁),字羽。少学兵法,力大无穷,骁勇彪悍,初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灭章邯,杀秦王子婴,灭秦国,分封诸侯,称霸王,后被刘邦所灭。
项羽一生杀人无数,预计杀死约180万人,至少。
1)襄城屠城,坑杀全城的百姓(预计约10万)
2)城阳屠杀,杀光了抵抗的全城军民(至少约5万)
3)巨鹿之战,新安杀降(共约50万)
4)咸阳屠杀,屠戮关中平民无算(至少40万)
5)破齐屠杀,坑杀田荣降卒无数,大肆劫掠烧杀平民(约20万)
6)彭城之战,屡破汉军,杀汉军约30-40万(30-40万)
7)垓下之围(至少20万)
①襄城屠城,坑杀全城的平民百姓,无一活口(预计约10万)
秦二世元年九月,项羽杀会稽太守殷通,及其门下数十百人,得精兵八千人反秦。项梁带着项羽,渡过淮水驻军下邳(今徐州睢宁),此时黥布、蒲将军、陈婴已带兵投靠,“凡六七万人”。
项羽在攻打襄城(今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时,一个多月才攻下,心怀愤恨,纵兵屠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阬之”。
此次屠城,估计至少死亡10万。
襄城
②城阳屠杀,杀光了抵抗的全城军民(约5万)
齐国不肯出兵相助楚国,于是项梁让沛公及项羽去攻打城阳,屠之。项梁任武信君,派项羽和刘邦去攻打城阳,城破后屠城:“项梁使沛公及项羽别攻城阳,屠之。西破秦军濮阳东,秦兵收入濮阳。沛公、项羽乃攻定陶。”。
城阳,古称雷泽,今考证在山东菏泽市牡丹区胡集一带。
山东菏泽市牡丹区胡集一带
③巨鹿之战,新安杀降:坑杀秦军降卒20多万,战场上被杀士兵预计约30万(50万)
项梁死,项羽杀卿子冠军宋义,任上将军。项羽破釜沉舟,项羽3万人大破60万秦军,章邯投降,得秦军降卒20多万,惧怕降卒再反,坑杀降卒20多万:“於是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
④咸阳屠杀,屠戮关中平民无算(至少40万)
《史记》载: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史记》载: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项羽入咸阳,由于仇恨秦国,纵兵屠城。项羽军队有40万,咸阳为当时的首都,人口密集,预计杀死平民至少40万。
⑤破齐屠杀,坑杀田荣降卒无数,大肆劫掠烧杀平民(约20万)
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分封各个诸侯。之后由于齐国反复叛乱,项羽攻打齐国田荣,屠杀了已经投降的齐国军士,并在齐国境内进行了烧杀抢掠,预计杀死军民约20万!
《史记》载:汉之二年冬,项羽遂北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阬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齐人相聚而叛之。
《史记》载:汉之二年冬,项羽遂北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阬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齐人相聚而叛之。
⑥彭城之战,屡破汉军,杀汉军约30-40万(30-40万)
彭城之战,刘邦率军56万,被项羽以精兵三万打的崩溃,一路逃亡,大军人数众多,争相渡泗水河,淹死无数,河因之被堵塞。后又一路追击汉军,到灵壁东的睢水, 死伤无数。最后刘邦仅仅余数十骑,逃亡到韩信军中,仅剩韩信的3万到5万人,因此估计,彭城之战,项羽杀掉的汉军至少在30万至40万。
《史记》载: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穀、泗水,杀汉卒十馀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卻,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馀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於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
《史记》载: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穀、泗水,杀汉卒十馀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卻,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馀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於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
⑦垓下之围(至少20万)
垓下之战,刘邦率军约60万(其中有韩信30万)对项羽10万。直至最后项羽军队被杀的不剩多少,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项羽军队勇猛,且10万人基本都战死了,所以项羽军队应该杀死汉军至少20万。
《史记》载: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
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後,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後。
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卻。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史记》载: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
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後,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後。
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卻。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终于,一代杀人王项羽,自刎乌江。
《史记》: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史记》: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一生,杀了大约180万人,这还不算各种小的战争。杀孽太重。
失去了多少民心
民心:
180万人,皆有父母,兄弟,子女。
考虑到当时的生存环境恶劣、少粮、战争、天灾,少算一些,一个人有3个家属存在于世,那么,就有大约500万的人仇视项羽。
刘邦杀了项羽,则得到了500万人的感激。
民心所向,即为天意。
项羽杀了五六十万秦人,则无法在三秦之地立足;杀了齐国二三十万人,则无法在齐国立足。战国的两个大国齐和秦,都是项羽的死敌,项羽怎么可能打下天下;即使打下了天下,秦人齐人又怎么会让其守住天下?
历史洞察
《道德经》: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周易.系辞下》: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项羽起兵欲灭秦,是顺应民心的大势,但过程中不“畜德”、不“施惠”,没有形成自己的“势”,仅凭一时的时机、一国的勇力,而想要成七国统一的大功,“德不配位”,不长久也!
①项羽的一生,与秦始皇的一生,有大半是相似的:
秦始皇以秦国之兵,灭齐楚燕赵韩魏六国,称帝于天下,不施惠于六国之民;
项羽以楚国之兵,再灭一遍秦齐燕赵韩魏的军和民,称霸于天下,不施惠于六国之民;
即使如始皇帝一般一时成功了,也不长久。
②一代皇帝打天下,二代皇帝必须实惠于民,赚取功德和感激,以弥补心灵创伤和仇恨,这是人心所向。凡是二代皇帝不施惠于民的,则必然二代而亡国。
或者,一代皇帝就开始施惠于民,给予减税,给予钱财土地;足够的施惠于民,可以形成民心大势,以此可以保江山稳固。
如果没有足够钱财土地施恩于民众,又想朝代顺利交接给下一代,则只能牺牲一小部分人的大利益,把功臣手里的土地钱财分给民众,这也是所谓的“杀功臣”的主要的原因之一。
③杀功臣,既可以防止造反,又可以分钱分土地于民,真真是何乐而不为啊?
前期开国争战的时候,为了鼓励士气,赏赐必须很多,后期安一个合适的罪名,“杀功臣”正好收回赏赐,分于大众。
但凡开国功臣,能活着的,都是不争财、不争利、不争权的人。
#学问分享官##史记##少儿读书##史记的故事##文史观天下#
相关阅读:《道德经》的精髓:势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